以太网电缆线6XV1840-2AH10
5G和4G的区别主要以三个参数来说明。,第一个参数就是下载速率,就4G来说,一般下载速率是在100M/s;到了5G,可以实现1G/s的下载速率,实现十倍的增长。而第二个参数叫做连接数个连接,到了5G,一平方公里可以实现100万个连接,这是100倍的增长。而第三个参数叫做时延,4G的时候,可以实现几十毫秒;而到了5G,时延理论值可以实现一毫秒。所础参数有了很大的提升5G的三大应用场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对5G应用场景的定义,可分为三大应用场景,即: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延时通信( Ultra Reliable Lications,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输数据速率。5G的下行峰值数据速率可达20据速率可能超过10Gbps。
eMBB场景应用主要包括超密集区域的巨大数据流量场景等,对增强和虚拟现实领域的无线应用也非常重要,例如,支持员工在装配线上使用智能眼镜- 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其特点是具有高可靠、低时延的可用性。URLLC场景主要面向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指标需求的应用,例如车联网、工业控制等要网络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此外,这对于安全防护和远程培训等应用也十分重要。- 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允许在一平方公里内连接多达一百万个设备,这大大超过以前。mMTC主要应用于机器间通信,以传感器为主,包括智慧城市、物流管备、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满足接入设备数量巨大且功耗极低的需求。
以太网电缆线6XV1840-2AH10
设计
机械特点
水平或垂直安装在 DIN 导轨上或使用集成的钻孔(不是水平的)直接安装在控制柜中
接线盒,用于所有 CPU 和相关组件的独立接线
技术规范
商品编号 |
6ES7211-1BE40-0XB0 |
6ES7211-1AE40-0XB0 |
6ES7211-1HE40-0XB0 |
|
---|---|---|---|---|
CPU 1211C, AC/DC/Relay, 6DI/4DO/2AI |
CPU 1211C, DC/DC/DC, 6DI/4DO/2AI |
CPU 1211C, DC/DC/Relay, 6DI/4DO/2AI |
||
一般信息 |
||||
产品类型标志 |
CPU 1211C AC/DC / 继电器 |
CPU 1211C DC/DC/DC |
CPU 1211C DC/DC / 继电器 |
|
固件版本 |
V4.5 |
V4.5 |
V4.5 |
|
附带程序包的 |
||||
|
STEP 7 V17 及以上版本 |
STEP 7 V17 及以上版本 |
STEP 7 V17 及以上版本 |
|
电源电压 |
||||
额定值 (DC) |
||||
|
是的 |
是的 |
||
允许范围,下限 (DC) |
20.4 V |
20.4 V |
||
允许范围,上限 (DC) |
28.8 V |
28.8 V |
||
额定值 (AC) |
||||
|
是的 |
|||
|
是的 |
|||
允许范围,下限 (AC) |
85 V |
|||
允许范围,上限 (AC) |
264 V |
|||
反极性保护 |
是的 |
是的 |
||
电源频率 |
||||
|
47 Hz |
|||
|
63 Hz |
|||
负载电压 L+ |
||||
|
24 V |
24 V |
||
|
20.4 V |
20.4 V |
||
|
28.8 V |
28.8 V |
||
输入电流 |
||||
耗用电流(额定值) |
在 AC 120 V 时 60 mA;在 AC 240 V 时 30 mA |
300 mA; 仅 CPU |
300 mA; 仅 CPU |
|
耗用电流,最大值 |
在 AC 120 V 时 180 mA;在 AC 240 V 时 90 mA |
900 mA; CPU 连同全部扩展模块 |
900 mA; CPU 连同全部扩展模块 |
|
接通电流,最大值 |
20 A; 264 V 时 |
12 A; 28.8 V DC 时 |
12 A; 28.8 V DC 时 |
|
I²t |
0.8 A²·s |
0.5 A²·s |
0.8 A²·s |
|
输出电流 |
||||
用于背板总线 (DC 5 V),最大值 |
750 mA; 针对 CM 最大为 5 V DC |
750 mA; 针对 CM 最大为 5 V DC |
750 mA; 针对 CM 最大为 5 V DC |
|
传感器供电 |
||||
24 V 传感器供电 |
||||
|
20.4 至 28.8V |
L+ 减去 4 V DC(最小值) |
L+ 减去 4 V DC(最小值) |
|
功率损失 |
||||
功率损失,典型值 |
10 W |
8 W |
8 W |
|
存储器 |
||||
工作存储器 |
||||
|
50 kbyte |
50 kbyte |
50 kbyte |
|
|
不 |
不 |
不 |
|
装载存储器 |
||||
|
1 Mbyte |
1 Mbyte |
1 Mbyte |
|
|
带有 SIMATIC 存储卡 |
带有 SIMATIC 存储卡 |
带有 SIMATIC 存储卡 |
|
缓冲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CPU-处理时间 |
||||
对于位运算,典型值 |
0.08 µs; / 说明 |
0.08 µs; / 说明 |
0.08 µs; / 说明 |
|
对于字运算,典型值 |
1.7 µs; / 说明 |
1.7 µs; / 说明 |
1.7 µs; / 说明 |
|
对于浮点运算,典型值 |
2.3 µs; / 说明 |
2.3 µs; / 说明 |
2.3 µs; / 说明 |
|
CPU-组件 |
||||
组件数量(总计) |
DBs、FCs、FBs、计数器和定时器。可设定地址的模块数量可从1到65535。可不受限制用于整个工作存储器 |
DBs、FCs、FBs、计数器和定时器。可设定地址的模块数量可从1到65535。可不受限制用于整个工作存储器 |
DBs、FCs、FBs、计数器和定时器。可设定地址的模块数量可从1到65535。可不受限制用于整个工作存储器 |
|
OB |
||||
|
只通过代码工作存储器进行限制 |
只通过代码工作存储器进行限制 |
只通过代码工作存储器进行限制 |
|
数据范围及其剩磁 |
||||
保留的数据范围(包括时间、计数器、标记),最大值 |
14 kbyte |
14 kbyte |
14 kbyte |
|
标记 |
||||
|
4 kbyte; 标记范围的大小 |
4 kbyte; 标记范围的大小 |
4 kbyte; 标记范围的大小 |
|
本地数据 |
||||
|
16 kbyte; 优先级等级 1(程序周期):16 KB,优先级等级 2 至 26:6 KB |
16 kbyte; 优先级等级 1(程序周期):16 KB,优先级等级 2 至 26:6 KB |
16 kbyte; 优先级等级 1(程序周期):16 KB,优先级等级 2 至 26:6 KB |
|
地址范围 |
||||
过程映像 |
||||
|
1 kbyte |
1 kbyte |
1 kbyte |
|
|
1 kbyte |
1 kbyte |
1 kbyte |
|
硬件扩展 |
||||
每个系统的组件数量,最大值 |
3 个通讯模块、1 个信号板 |
3 个通讯模块、1 个信号板 |
3 个通讯模块、1 个信号板 |
|
时间 |
||||
时钟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480 h; 典型值 |
480 h; 典型值 |
480 h; 典型值 |
|
|
25 °C 时 ±60 秒/月 |
25 °C 时 ±60 秒/月 |
25 °C 时 ±60 秒/月 |
|
数字输入 |
||||
数字输入端数量 |
6; 集成 |
6; 集成 |
6; 集成 |
|
|
6; HSC(高速运算) |
6; HSC(高速运算) |
6; HSC(高速运算) |
|
源型输入/漏性输入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可同时控制的输入端数量 |
||||
所有安装位置 |
||||
|
6 |
6 |
6 |
|
输入电压 |
||||
|
24 V |
24 V |
24 V |
|
|
1 mA 时 DC 5 V |
1 mA 时 DC 5 V |
1 mA 时 DC 5 V |
|
|
15 V DC,当为 2.5 mA 时 |
15 V DC,当为 2.5 mA 时 |
15 V DC,当为 2.5 mA 时 |
|
输入电流 |
||||
|
4 mA; 额定值 |
4 mA; 额定值 |
4 mA; 额定值 |
|
输入延迟(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 |
||||
对于标准输入端 |
||||
|
0.2 ms、0.4 ms、0.8 ms、1.6 ms、3.2 ms、6.4 ms 和 12.8 ms,可在 4 个组别中选择 |
0.1 / 0.2 / 0.4 / 0.8 / 1.6 / 3.2 / 6.4 / 10.0 / 12.8 / 20.0 μs;0.05 / 0.1 / 0.2 / 0.4 / 0.8 / 1.6 / 3.2 / 6.4 / 10.0 / 12.8 / 20.0 ms |
0.2 ms、0.4 ms、0.8 ms、1.6 ms、3.2 ms、6.4 ms 和 12.8 ms,可在 4 个组别中选择 |
|
|
0.2 ms |
0.2 ms |
0.2 ms |
|
|
12.8 ms |
12.8 ms |
12.8 ms |
|
对于报警输入端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用于技术功能 |
||||
|
单个相位: 3 @ 100 KHz,差分: 3 @ 80 kHz |
单个相位: 3 @ 100 KHz,差分: 3 @ 80 kHz |
单个相位: 3 @ 100 KHz,差分: 3 @ 80 kHz |
|
导线长度 |
||||
|
500 m; 50 m 用于技术功能 |
500 m; 50 m 用于技术功能 |
500 m; 50 m 用于技术功能 |
|
|
300 m; 用于技术功能:否 |
300 m; 用于技术功能:否 |
300 m; 用于技术功能:否 |
|
数字输出 |
||||
数字输出端数量 |
4; 继电器 |
4 |
4; 继电器 |
|
|
4; 100 KHz 脉冲序列输出 |
|||
感应式关闭电压的限制 |
L+ (-48 V) |
|||
输出端的通断能力 |
||||
|
2 A |
0.5 A |
2 A |
|
|
DC 时 30 W,AC 时 200 W |
5 W |
DC 时 30 W,AC 时 200 W |
|
输出电压 |
||||
|
0.1 V; 附带 10 kOhm 负载 |
|||
|
20 V |
|||
输出电流 |
||||
|
0.5 A |
|||
|
0.1 mA |
|||
电阻负载时的输出延迟 |
||||
|
10 ms; 最大值 |
1 µs |
10 ms; 最大值 |
|
|
10 ms; 最大值 |
5 µs |
10 ms; 最大值 |
|
开关频率 |
||||
|
100 kHz |
|||
继电器输出端 |
||||
|
4 |
0 |
4 |
|
|
在负载额定电压为 100000 时,机械电流为 1 千万 |
在负载额定电压为 100000 时,机械电流为 1 千万 |
||
导线长度 |
||||
|
500 m |
500 m |
500 m |
|
|
150 m |
150 m |
150 m |
|
模拟输入 |
||||
模拟输入端数量 |
2 |
2 |
2 |
|
输入范围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输入范围(额定值),电压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100 千欧姆 |
≥100 千欧姆 |
≥100 千欧姆 |
|
导线长度 |
||||
|
100 m; 扭线和屏蔽 |
100 m; 扭线和屏蔽 |
100 m; 扭线和屏蔽 |
|
模拟输出 |
||||
模拟输出端数量 |
0 |
0 |
0 |
|
输入端的模拟值构成 |
||||
集成和转换时间/每通道分辨率 |
||||
|
10 bit |
10 bit |
10 bit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625 µs |
625 µs |
625 µs |
|
传感器 |
||||
可连接传感器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1. 接口 |
||||
接口类型 |
PROFINET |
PROFINET |
PROFINET |
|
电位隔离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传输速率的自动计算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自动协商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自动交叉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物理接口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1 |
1 |
1 |
|
|
不 |
不 |
不 |
|
协议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是的; 选件也可加密 |
是的; 选件也可加密 |
是的; 选件也可加密 |
|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
|
不 |
不 |
不 |
在最近几年,来自其他2C(= to customer 面向客户的)行业(例如:零售,物流,金融,电商等)的经验表明:通过互联网“埋点"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随后的商业计划中,已经成为这些行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关键。那同样的道理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制造业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设备和产线在生产中除了产生大量的产品的同时也而这些数据其实蕴藏了大量企业管理者日常关心的问题,比如:每台设备的运行时间与停机时间各是多少?由于报警导致的停机占用了多少时间?工厂今天一共生产了多少个产品?关键零件的报废率是多少?哪种零件的加工时间最长?哪种耗材的损耗最多?平均每个月的用电量是多少?